全國127個優質水稻品種齊聚杭州,現煮現嘗,誰是最好吃的米?
發布時間:
2024-04-29
中國水稻研究所,第五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暨國家水稻育種聯合攻關推進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7個優質稻品種在初篩后,由專業團隊現場蒸煮前80強,比拼風味。經來自全國高校、種企、科研院所和推廣部門的30位水稻專家嘗米品鑒,30個金獎品種脫穎而出。浙江育成的“華浙優210”“泰兩優217”“嘉禾優175”上榜。
4月28日至29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第五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暨國家水稻育種聯合攻關推進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7個優質稻品種在初篩后,由專業團隊現場蒸煮前80強,比拼風味。經來自全國高校、種企、科研院所和推廣部門的30位水稻專家嘗米品鑒,30個金獎品種脫穎而出。浙江育成的“華浙優210”“泰兩優217”“嘉禾優175”上榜。
經過專家組嚴格評選和專業品鑒,15個粳稻品種和15個秈稻品種獲評金獎,兼具高產與優質的獲獎品種占比高達55%,創歷屆新高,圖為頒獎現場。
現場,米香四溢,碗筷聲聲。記者看到,入圍終評的80個優質稻品種被分為兩組,40個秈稻、40個粳稻,由專業公證人員進行了盲樣編號。隨后,工作人員依據多次試煮確認的“最佳米水比”,分多輪現場蒸飯、盛碗、標注,再交由各位專家獨立品嘗。“稻米好不好吃,與它里面含有的淀粉和蛋白質含量有關。”評審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士萬建民表示,好吃的優質稻米,需是氣味、外觀結構、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均較為出色的“綜合性選手”。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正在對全國各地參評的127個品種的稻米進行“食味品質鑒評”。
“我們與中國水稻所合作育成的‘華浙優210’,是秈稻組總分第一名!”揭榜后的試吃環節,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經理侯凡喜上眉梢,為記者盛了一碗。細看細嘗,“華浙優210”米粒細長油亮、入口回甘、很有嚼勁,確實是好米。“我們育成的‘泰兩優217’也入選了全國金獎。”溫州農科院育種專家馬國華也遞來了好米。在試吃比較了一圈后,他心中有了數:接下來,還將帶領團隊取長補短,進一步優化這款金獎秈稻的外觀和畝產。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正在對全國各地參評的127個品種的稻米進行“食味品質鑒評”。
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這已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入圍食味品質金獎后,這些好稻米品種即將在全國更廣袤的田野中“生根發芽”。主辦方之一、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張曄透露,往屆評出的85個金獎品種,全國種植面積正逐年提升,不少已翻番,真正實現了“優質優價”,為種企和種糧農民增益明顯,成為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發展、特色稻米品牌培育的有力載體。
“食味品質鑒評的市場導向性強,示范帶動力大,正不斷引導水稻育種創新從產量優先,向質量并行轉變。” 張曄說,今年的30個金獎品種中,兼具高產與優質的品種占比已高達55%,創歷屆新高,它們代表了全國優質稻品種的最高水平。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浙江已有8個品種獲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鑒評金獎,數量居全國第一方陣。“浙江是全國最早設立水稻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的省份,也是最早開展優質稻品種選育的省份之一。全省每年審定通過的水稻新品種有30個左右,七成是米質達三等以上的優質稻品種。”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透露,在浙江,目前常年播種的秈粳雜交水稻、常規粳稻、雜交秈稻中,米質達三等以上的優質稻品種占比均已達95%上下。
來源:潮新聞
近期新聞